曾经杂物堆积的角落变身整洁步道,历史遗留的强拆补偿难题尘埃落定,专职化物业管理让服务更精准……2025年,为进一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学习教育,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在安徽总队党委的领导部署下,后勤服务中心以东流路315号地质队小区改造为突破口,通过环境整治、民生服务、智慧管理“三管齐下”,为退休职工做实事,让这座老基地焕发新生机。
环境治理腾出幸福空间
“垃圾堆放无人监管,外来车辆乱停乱放,房屋老旧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环境整治是我们接手老大院物业管理的第一个任务”,后勤服务中心主任李光惠说道。迫于老基地物业管理混乱的情况,总队党委当机立断,收回老基地物业管理权限,并成立老大院物业管理专班,部署后勤服务中心安排专人全面统筹老基地物业管理工作。正式接管老大院物业管理后,管理专班迅速开展环境整治攻坚战,对停车场南侧、老年活动室周边等5处“顽疾”展开集中清理,前后清运垃圾30余车,花费金额两万余元。在与小区住户多次协商和反复沟通后,堆放了十几年的垃圾终于实现彻底“清仓”。环境治理破题在“集中整治”,解题却要靠“长期维护”,管理专班建立起“监管+劝导”的环境治理模式,通过修理加装摄像监控,实现安全卫生监管全覆盖,专人专项针对性劝导职工乱扔垃圾的管理目标。“以前空地堆满破设备和建筑垃圾,夏天蚊虫乱飞。现在环境好了,在这里住着也更舒心了。”退休职工刘奶奶谈起老基地环境整治成效,竖起了大拇指。
改造前:

改造后:

布局重构激发创新动能
作为安徽总队落户合肥的第一个办公基地,老大院兼具生活和办公双重功能属性,留存了一代代总队人历史记忆。然而,随着时光流逝,住宅办公功能区划模糊的问题却逐渐制约老大院发展的步伐。怎么解决“居民区有外人打扰,办公区有住户闲逛”的问题?成为总队党委思考的一个新方向。
因金寨路扩建,老基地部分建筑曾遭遇强拆,围墙缺失。后勤服务中心纠主因,破难题,敢啃硬骨头,追踪强拆补偿,让历史遗留问题“见底清零”。总队党委高度重视,物业管理专班组织谈判小组,多次与常青街道和金南社居委对接交涉;经过多轮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一致意见,门闸及围墙恢复也迅速排上日程。
“围墙施工至关重要,我们每天事无巨细和施工队沟通施工细节,生怕错过任何一个施工步骤,心里只有一个念头——总队的老基地一寸都不能少!”物业管理专班化身守卫者,坚定不移地捍卫总队利益。如今的老大院,两道智能门闸将办公区和住宅区完美分隔,先进的人脸识别技术让住户和租户来去自如,保安室里24小时安心守护,让物业管理更加规范。

暖心服务打造人文关怀
“地质队小区房产共160套,小区居住人数334人,总队职工持有的房产123套,出租房产72套”,老大院物业管理负责人指着办公室墙上张贴的地图,如数家珍地介绍着老大院管理现状。这一串串详实的数据背后是无数次登门走访的身影。
换灯泡、修水阀、改水电、换监控......物业管理事无巨细,负责人员亲力亲为。安徽总队党委从“用心选人、尽心办事、暖心服务”出发,选派经验丰富的老职工全面负责老大院管理,以问题导向破局老大院治理工作,响应群众呼声,做实事解难题。老大院的硬件升级全面改善了人居办公环境,而事事关心的暖心服务,在这片土地上种下了一颗人文关怀的种子。住户住的放心,租户租的安心。除了收获如潮好评之外,后勤服务中心也手握一份份真材实料的“出租成绩单”——开年以来成功签约9份老大院租赁合同,出租总面积1669.5㎡,涵盖了食品、物流、文化传播等多种行业类型。新租客纷至沓来,老租客续租意愿强烈,如今的老大院欣欣向荣,全然旧貌换新颜。
老大院的华丽蜕变,是总队党委服务群众、聚心聚力的生动缩影。从环境治理到布局重构,从解决遗留难题到提供暖心服务,每一项举措都饱含老大院改造专项行动的决心和耐心。老大院的改造,不仅是一个老旧院落的重生,更是总队党委服务群众、聚心聚力的有力见证。未来,总队党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服务,让老大院在岁月中持续绽放光彩,为总队发展筑牢坚实的后方根基。
供稿:刘明敏
摄影:安徽非矿摄影组
编辑:党群工作部
审核:徐学军、李勇
审定:詹建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