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专题专栏 > 安徽总队建队50年 > 征文作品 > 正文

日破云涛万里红

编辑日期:2019-09-29   点击次数:
【字体:
       “共产党像太阳照到哪里哪里亮,哪里有了共产党哪里人民得解放……” 这悠扬的歌声是人民的心声,历史结论,民族的希望。今天,我们在纪念总队建队50周年的时候,重唱这首歌,回顾走党和国家指引的路,追溯那极不寻常的艰辛岁月,回望那永不磨灭的历史节点,依然情深无限,感慨万千!
       今天是广大职工十分自豪和愉悦的日子,更是那些“党叫到哪就到哪”担着行李,坐着卡车从江西上饶奔赴安徽健在的职工大喜大庆的日子。这个时候,我们特别不能忘记为总队建设事业发展作出贡献的已逝去的职工们。
       纪念目的就是进一步弘扬职工的主体意识,继续加快管理创新的步伐,努力增强总队核心竞争力,歌颂、总结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给总队带来的变化。使总队在瞬息万变的市场大环境中继续立于不败之地。 
       我亲身体验安徽总队地质工作18年,本人与大家并肩奋斗,经历了我国地质工作两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即:第四阶段—地质工作萎缩阶段(1991年-2005年)和第五阶段—地质工作发展阶段(2006-(2008年)2012年)。
       一、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
       (全国地质工作萎缩阶段前期—1991年至2001年)
       地质工作长达14年时间的市场疲软显著标志是:全国钻探工作量由1991年的341万米,下降到1998年的71万米;1997年底从事勘查工作的地质职工仅为9.4193万人,不到当年在职职工的1/5。地质市场不景气逼着我们一些人迫不得已离开地质岗位,但是为国建功的忠诚与信念使得更多的地质工作者勇于承载重于泰山的责任与使命,在这个困难阶段广大职工坚信:只要精神不垮,办法总比困难多,大家齐心协力跨过一道道栏,越过一个个坎,终于使我们在这个阶段钻探工作量不但没有减少,还做到了逐年增加,屡次创造建队历史最高水平。扎实的地质基础工作还迎来了地质工作一片新天地。这个阶段大体上可以用五个时间节点来进行描述。
       (一)排除万难坚持发挥主业优势,千方百计坚定走主业立队之路
       萎缩阶段的第一个时间节点,从1991到1995年。当时,地质市场萧条,导致所有地勘单位职工下岗、分流。我们毫不犹豫地在主业上发扬当年长江抗洪的护堤精神,坚持严防死守。在这五年中,主要开展了三项与疲软地质市场进行抗争的工作。
       1、抓好培育地质市场的基础性工作
       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首先奋力解决眼前的难题, 1991年安徽发生了百年不遇的洪涝灾害,靠近长江的贵池金竹洞石灰岩矿山勘查工地钻机被水冲跨,泵房被水淹没,为抢救国家财产李占峰等机台八位骨干职工患上了吸血虫病,其他施工地质项目也遇到了不同程度的施工困难,钻探一时难以恢复生产。洪涝灾害不仅给当年完成地质工作任务到来问题,也给来年开拓地质市场带来变数。1992年邓小平同志发表了南方讲话后,地勘中心第一次提出“一业为主,多种经营”的发展设想。总队抓住这次机会抽调多组力量对全省建材及非金属矿企业(客户)进行全面走访、调查。旨在摸清全省所有建材及非金属矿企业资源存量,以利于有针对性地开展经营活动。这次活动使储量危机企业有了新增储量的紧迫感,也为我们编制地质工作计划提供可靠的依据,调查的结果给大家增强了在地勘单位建功立业的决心。
       2、转变地质工作长期坐等消费为引导消费的观念
       实现找矿观念的大转变,把找矿与找用户紧密结合起来,把野外找矿与地质资料二次开发结合起来,加强普查力量开展全省地质找矿工作。扎实的地质找矿活动和对全省建材企业需求调查产生的联动效应,使我们收获到了找矿、找用户的优厚的回报。
       3、把握建材行业发展脉搏,发挥存量找矿成果的优势
       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提出把经济搞上去的号召。国民经济开始重大调整,地质工作的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提速,这意味着地勘单位“吃奶”“输血”的体制随时都会触动。我们把落实地质项目的目标盯在全省中、小型水泥企业的升级、改造、筹建项目上。事实证明这一经营理念,顺利的帮助我们送走了1995年。
       (二)事业费拨款改革,在考验团队的专业水平,检验单位的市场能力
       这是萎缩阶段的第二个时间节点。1994年初,地质矿产部提出地质队伍划分为公益性和商业性两部分的改革思路。随之而来1996年地勘中心地质拨款变“人头费”为按地质项目拨款的改革。在申报项目时要求企业出资大于30%,当时的提法是:地勘中心拿“大头”,项目收益企业拿“小头”。用商业行为运作市场地质项目。总队上下同力,按照申请地质项目条件,连续三年申报的地勘费都超过改革前的1995年。
       (三)实施主副业并重的发展战略,突出安置效益,稳定队伍
       这是萎缩阶段第三个时间节点,为了适应地质工作投资体制的变化和地质工作拨款锐减的形势。1995年地勘中心提出:“戴事业帽子、走企业化路子”。 根据当时全国地质工作持续萎缩的状态,总队提出主副业并重的发展思路。先后于1994年兴建了彩印厂、1997年扩大石材经营规模,新办基础工程公司。从“主业”和机关 抽派骨干力量投身二、三产业。这些公司和总队辅助生产部门实行分体运营,经济上独立核算,自负盈亏。值得提出的是,时间发展到2006年,具不完全统计,地勘中心系统陆续新建100多家(延伸产业除外)公司,而像石材公司这样经营得热火朝天的已经少见了。

      (四)把握建材行业发展走向,全力攻克“大水泥”矿产资源勘查项目
       这是地质市场萎缩阶段第四个时间节点,1996年国家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出台,地矿部提出: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充满活力的适应有计划商品经济发展的地质工作体制。地勘中心审批地质项目经费时,要求企业拿的比例不断上升,项目越来越难落实。就在焦虑的时候,我们了解到国家投资预算调整通过国家计委操作一批待建项目地勘经费,鼓励和扶持地方计划新建项目开展矿产资源勘查,地勘项目经费实行”两头抬”,即:拟建企业出资50%,国家出资50%,待企业投产后,国家出资的50%部分还要由新建企业在投产后无息付清。实际上企业承担100%的地勘费。建材行业当时发展计划是逐步淘汰小水泥,开始启动大水泥的筹建,总队抓住这一契机,通过我们掌握的企业信息与之频频接触,最终我们先后顺利的与芜湖市,池州地区、铜陵市等大型项目筹建处成功地落实了所有大水泥原料和配料的勘查项目,饱和了我们的勘查生产能力。
       (五)申请登记探矿权,自筹资金开展普查找矿工作
       这是地质市场萎缩阶段第五个时间节点,1996年国家对< 矿产资源法>进行了修订。规定了矿业权可以有偿取得和有条件流转。总队果断决定成立五个找矿组分别由总队领导担任组长,集中两个月时间开展安徽 “一道”(长江黄金水道)“两线”(合九铁路线、淮南铁路线)“两带”(定远石膏成矿带,明光-泗县石英岩成矿带)全面找矿活动。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参与下,组织民众报矿,进行矿点检查,走访相关企业,建立客服搭档。采集了大量的地质与市场信息。安庆找矿组当年还落实了太湖县石灰岩矿普查-详查工作商业性地质项目。为我队在地质工作萎缩阶段的1998年地勘经营最惨淡的一年填补了无商业性地质项目空白。
       1997年地质人员在室内开展“二次找矿”,翻阅定远三河石膏矿地质资料时,疑似矿区外围有找矿盲区。总队经过认真研究,在一个偶然机会证实了盲矿床的存在。
       1998年下半年对非金属矿市场进行分析研究,综合市场优势、交通优势和开采优势,总队确立了“白色非金属找矿”战略,开始走上矿权登记之路,先后果断地将安徽所处战略地位的水泥原料石灰岩和砂岩、石膏、石英石、钾长石、方解石、绢云母、滑石等白色矿产依法登记为探矿权。从1999年起至2003年省国土资源厅受理矿权登记的四年时间里,总队先后依法申请登记23处、12个矿种的探矿权。
       二、坚信“最困难之时就是离成功不远之日”
       (全国地质工作萎缩阶段后期2002-2005年和地质工作发展阶段(2006年-2008年))
       针对外部环境的变化,总队的发展思路是:点上抓突破,线上抓延伸,面上抓平衡,使总队形成点、线、面紧密的结合体承载总队的发展目标。
       (一)点上抓突破,促主业核心经济的形成 
       2000年总队在取得的探矿权中根据 “市场急需,交通便捷”的原则,择优选择“青阳县来龙山方解石矿”探矿权作为探矿权经营上“点”的突破。就在这时间里,客户接二连三的上门求购,提出“按堆出价”。我们表达的理念是:地勘单位不是“菜贩子”,把菜买进来再把菜卖出去,只赚个功夫钱。我们申请探矿权就是要把矿探出来,把矿卖出去,就像地产商受让土地一样,把地买过来,在上面盖上楼房,把房子卖出去相似,说服客户之后。总队自筹资金开展普查找矿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钻探工人,平生第一次有了在自己家地里耕耘的感觉,那种藏在心底里的愉悦迸发出的无穷力量是战无不胜的。2002年内完成了省国土资源厅首例探矿权转让,首次获得探矿权转让价款400多万元,比国家当年的拨款还多。这笔收入不仅仅是矿权转让收入,那是职工收获到了价值观念转变的回报。广大职工第一次改变了“身份”,由打工者升级为老板。那种走南闯北找市场,低三下四访用户的日子基本结束。全国绝大多数地勘单位还在苦度年华的时候,我们将地质工作萎缩阶段的时间整整缩短了四年。至此,总队将探矿权经营贡为主业的核心经济,以此带动相关经济的全面发展。
       (二)“线”上抓延伸,提高“链”上经济的增长质量
       有了“点” 上矿权转让的收获,总队开始“点”上外围15平方公里范围内方解石矿的全面地质普查工作,开展对矿体的“探边摸底”勘查工作,工程技术人员和钻探工人面对山高路陡,施工艰难而无所畏惧,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完成了青阳方解石矿北段的详查地质工作,2004年我们探矿权转让收入达1000多万元,是当年国家拨款的4倍多。经过三年多的对青阳方解石探矿权精心操作,投入钻探工作量2000多米,结果探明1.2152亿吨方解石矿储量。实现了全面找矿时提出的“一年打基础,两年有收获,三年出成果”的找矿目标。
       “点”上卓有成效的探矿权经营,激励了大家把“点”上的收获通过“线的串联”使之发展成“线”的经营效益,推进探矿权经营向更深层次的发展。2003年集中钻机开展定远三河石膏矿外围地质勘查工作,先后发现了五个石膏矿床,提交了五个详查地质报告,共探明石膏储量2亿多吨,并全部成功转让。
       总队拥有的26处探矿权用七年的时间转出9处,同时为海螺水泥公司代理登记铜陵市虎山石灰岩矿,铜陵市黎明砂岩矿,怀宁县小鞍山砂岩矿等三处探矿权,为泾县矿产公司代理登记泾县观阳钾长石矿探矿权,都是用以交换勘查项目为条件申请登记的。由于芜湖县老杨树石膏探矿权经过深部钻探发现地质条件差,水文条件复杂,钻探成本高,加上地处长江腹地,考虑即使有矿,就目前的技术也无法开采。鉴于这些原因注销了该探矿权。2008年总队共拥有存量探矿权12处。
       在矿种上由非金属矿勘查向金属矿勘查转变,2007年在六安方家洼矿区寻找金属钼矿,开始由建材地勘单位向综合地勘单位转轨。
总队探矿权经营“点”上的突破并在“线”上形成经营效益,不仅给探矿权整体经营活动提供借鉴和动力,还为相关“线”(产业)整合提供了成本的支持。
       第二产业-工程勘察业作为总队发展的另一条“线”,起步于上世纪八十年代末,进入本世纪二十年代工程勘察和基础施工蓬勃发展,为了提升工勘院的软实力,由工程勘察单一的“点”型业务向“线”型业务发展。2006年通过ISO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第一次监督审核,同年并被建设部批准为甲级工程勘察单位资质。为了拓展业务范围2006年成功取得了地质灾害治理工程乙级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乙级资质证书。整合“二产”业务结构和资质升级,逐步使工勘院成为支撑总队发展的重要支柱。
       (三)“面”上抓平衡,使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
       1、平衡内部关系,保持协调运行。1997年前后地质市场形势十分严峻,先后将地质勘查中骨干力量抽调到金东石材公司,基础工程公司和彩印厂。1999年《矿产资源法》配套的三个文件下发,总队内部结构性矛盾凸显。尤其是开展矿权经营需大量地质技术人员参与,才有可能形成有价值的探矿权。而二、三产业新建的公司经营还未见到起色,在这两难之中总队分析、权衡主业产和副业当时现状、各自的发展潜力之后,果断将经营两年左右时间的金东石材公司,基础工程公司清理停业,轻装上阵集中资源发挥主业优势。
       2、为二、三产的稳定发展注入活力。总队向工勘院增加投资增加注册资本和购置设备,为彩印厂和石材公司增加流动资金及购置必要资产,改善主业的勘查装备,升级电脑制图、出图软、硬件,使他们的经营逐步走上良性循环轨道。
       3、在系统内率先解决离退休职工退休费长期不能足额发放的问题。从2003年开始,每年拿出几百万元足额发放离退休职工退休费,。使离退休人员分享了总队发展带来的“红利”,调动了全体离退休职工关心总队发展的积极性。
       4、注重解决职工的住房困难。2007年总队组织力量开展新建“众望住宅小区”的工作,为需要住房的职工改善了居住条件。
       三、发自内心的感悟
       通过回顾这段历史体会很多,总的感悟是:在总队发展过程中没有把“天时、地利、人和”六个字发挥到极致,回想起来遗憾至极。这六个字是古今中外所有领域发展的永恒真理,如果践行得周到一些,安徽总队当时的现状会远比结果更好。
       (一)把握“天时”顺势发展
       在和萎缩的地质市场抗争后迎来了经济回暖,我们患上目光短浅的“近视症”,产生了小富即安的安逸思想,没有去把握好有中国特色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势”,对总队的发展没有科学的规划和愿景,没能认真的去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于存量的探矿权,没有在深层次上去思想企业的发展,主要精力放在完成连年加码的承包经营指标上,以至于总队的发展单纯地依赖存量资源,而没有更好地利用国家的相关政策与自身优势全面地发展壮大自己。
       (二)发挥“地利”,培育独有千秋的专业技术
       我们的“地利”突出表现在专业优势上,发挥“地利”优势就应该是发挥地质勘查、工程勘察、钻探工程及其延伸产业的优势。由于思想上没有树立危机感,没有重视培育主业的核心技术,造成主业优势不强,副业活力不足。
       (三)立足“人和”,上下同欲,所向无敌 
       在地质市场疲软时,渴望经济复苏的广大职工自觉地团结起来,主动担当困难,承担所有地质项目的任务全部按合同要求完成,说明了“人心齐,泰山移”道理。科学管理不是监督人的工作,而是经营“人”的事情,是凝聚人心,把职工的事业心、责任感和创造欲发挥出来。回顾过去我们偏重发挥领导的所谓积极性,在某种程度上挫伤了一部分群众的积极性,这是我们的事业不尽人意的重要原因。
       忆往昔峥嵘岁月稠。历经改革开放的风雨洗礼,我们坚信: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确保按绘制的一张蓝图干到底,就会柳暗花明。我们衷心期待在不久的时间内一个崭新的、富有生机和活力的安徽总队展现在世人面前。